close

對,我這人最沒創意,標題抄相聲的台詞......囧
不過,「口音」這種東西,真的是很容易受環境影響啊。(古嘎~)

其實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,但是一直很懶,我承認讓我付諸文字的近因是某團體$HE最近一首歌實在新聞炒太大,竟然讓完全不是她們粉絲的我花了幾分鐘去聽了一下,不過這邊不想提太多政治的東西,所以希望下面寫的時候,能盡量以客觀的角度寫一些所觀察到的現象。另外就是,這篇不討論「文字」,而是從「口音」做切入,希望我能有本事把這二個話題分開來。

首先,一定要提一下相聲界中的經典巨作,經典中的經典—〈這一夜,誰來說相聲?〉已經被我反覆聽到爛的相聲表演專輯,還沒聽過的趕快找來聽一下吧!

在其中段子二:難民之旅(I)裡面,「國與家」這段,有講述到早年國民政府來台時所謂眷村的一些趣事,由於當時眷村裡面住的人來自中國各地五湖四海,所以村民的口音也各有不同,也因此而產生一些誤解進而帶出了一個個笑話,我覺得這場表演非常傳神,對早年台灣眷村景象關於口音部分的描寫算是蠻深刻的。

這段相聲好笑歸好笑,不過其實和我自己的童年經驗連結反而不是那麼深,雖然我小時候也有認識蠻多這些鄉音濃重的老杯杯,不過因為我沒有在「青島新村」這類眷村長大,所以我對於所謂「台灣國語」、「客家國語」、「原住民國語」的體驗其實更多。(話說在港星還紅得發紫的年代,有一陣子「港式國語」還曾經蠻流行的。)

反正啊,小時候我對這些口音反而不像現在敏感,所謂標準口音、標準XX語這種東西,哪比得上我的蠶寶寶今天桑葉多吃一片來得重要?而且,到底台灣有多少人可以講「標準」XX語,我真的很懷疑。

因為我想我這小小部落格,會來看的應該都是台灣朋友吧,所以關於其他這種台灣生活經驗,我就不必多費筆墨了,諸如橡皮擦到底台語講「七仔」或「擦仔」,稀飯要怎麼講,等等各地不同口音的事情,我怕我寫下去會寫不完,而且我也不是專家,就先點到為止吧。

接下來,我想寫的是我到美國以後的事情。(寫這麼多廢話後,總算要進入主題了,相信本部落格常客大家都習慣了吧。笑。)

我到美國的第一個學期,主要修了系上兩個不同老師的課,一個人講的話我可以聽懂大概七八成以上,另一個可能只有五成而已,落差很大,我那時候一直以為這是大魔王在整我(不懂大魔王的就算了,只是表示你沒看矢澤愛而已)。

後來我漸漸發現,原來美國人講話的口音才有夠雜呢!因為美國是標準移民國家,真的是什麼人種都有,看你有沒有遇到而已,不同背景的人當然會造就出不同口音啊,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老黑,經常你會覺得他們明明就是在講英文,但是為啥米你就是很難聽得懂?

再來還有地域性的影響。住在不同地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口音。你聽中西部的美國人講話、東岸的美國人講話、南方的美國人講話、西岸的美國人講話,也很不一樣。大都市比如紐約一帶,口音也不太一樣,不過住首都的人好像都比較容易讓其他地方的人討厭吧,"New Yorker"這個標籤,紐約人也許會覺得有點驕傲?但是其他人講的時候有帶點酸酸的譏刺在裡面?總之,紐約腔也是蠻獨特的就是了。

我問過好幾個美國朋友,你們到底有沒有"standard English"呀?他們是說沒有這種東西啦,但是一定要講「標準」的話,那些新聞主播的口音是比較標準的。其中有一個朋友還跟我說,她上大學之前講話經常有「鄉音」,但是後來進大學之後就改掉了,她有表演給我看過,不過我分不太出其中差異在哪邊,感覺可能像是台語山線跟海線會有不同腔一樣?我也不清楚。不過很扯的是,她其實一直是本州州民,她老家開車到我們學校大概五個多小時而已,這樣就口音不同了,同一州耶。

接著回來講所謂「黑人」講的英文。這個我就比較會分了,通常不用抬頭,用聽的就可以知道現在講話的這個人黑不黑,他們說話確實會有一種明顯的腔調,就算當到教授也都一樣,不過當然腔調重不重差異會很大啦。有些人的英文可以誇張到連native speaker都聽不懂的程度!我的朋友不只一個跟我承認過,有些人講的英文,雖然他們彼此都是native speaker,但是幾乎完全聽不懂!

有一個人跟我舉一個例子,還蠻生動的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奧黛麗赫本(Audrey Hepburn)主演的《窈窕淑女》(My Fair Lady)?電影開頭的時候,Hepburn飾演的粗俗賣花女,講的英文也是亂七八糟難以聽懂,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。

最後講國際學生的英文。比起日本人跟韓國人,其實我更怕和印度人講英文。那種在不該捲舌的地方捲舌、R和L不分、偏偏又喜歡講超快的「印式英文」,真的讓我頭很痛。最受不了的是,明明其實很有時候連老美都聽不懂,講完還一副「我英文很好」的樣子,看了真是........。至於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英文,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,不會難以想像,就不贅述。反而我覺得台灣人和大陸人講英文普遍比較容易聽懂,不過大陸學生也要看是哪裡來的,有些人可能也是有鄉音的影響吧,講的英文腔調會有點奇怪。

接下來,轉個方向,來講講被「同化」。

我最近深深感到自己中文能力直線下降,但是英文也沒有相對變好,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。(所以只好部落格多寫幾篇,免得以後更慘。)

在日常生活間的對話尤其明顯,說話之間夾雜的英文比例節節高昇,往往話一溜出口,同時心裡會閃過「我是怎麼搞的?話都講不好了?這是我的母語呀!的念頭。其實有些時候會因為中英文沒有相對應的詞彙,而只好說英文,我覺得這種狀況是可以接受的,但是有些時候明明中文裡面就是有類似的說法,但是表達的時候卻偶爾需要停頓、或是開始找不到相對應精準的詞彙,為了談話不要中斷,所以摻雜講英文會比較快。

這真是一大打擊!!我對自己的中文程度一直是有一點小自信的,好歹有中上水準。現在卻快淪落到成語都用不漂亮,甚至主賓語偶爾倒置的狀況,語言能力我看連我國中都不如,警訊!!這是警訊!!!

我以前一直很討厭有些人講話中間喜歡夾帶英文,感覺像是故意賣弄什麼,看了非常礙眼,但是現在我有點可以體會為什麼有的人會這樣說話了。不過,我還是覺得語言的純淨性是很重要的,如果大家留學生之間這樣講話也就算了,回台灣的時候,我會很有意識的盡量避免這種狀況發生,因為我不想變成賣弄的人,而且談話時對受話者保持尊重我想是一種禮貌。(同理表現在我寫的文章中,如果講美國的生活,要整篇不寫一個英文字實在強人所難,不過我會盡量附上簡單翻譯,如果寫其他事情,我還是喜歡通篇寫中文,比較規矩一點。個人看法。)

再來就是我有時候會跟大陸朋友出去玩。大概我運氣不錯,身邊的大陸人通通半點「憤青」氣質也沒有,和他們相比,反而我的政治意識強多了,連演紅衛兵都比他們像(囧,相聲遺毒)。所以現在我對一些大陸人常用的詞彙也蠻熟的,比如說,他們會講「水平」而在台灣我們說「水準」,我們講某某人「很強」他們會說「很牛」,我們說什麼事情「很」怎樣怎樣他們會說是「特別」如何如何,「學長學姐」他們叫做「師兄師姐」(是在練功夫嗎?)。這些就算不跟他們做朋友,只要有相處過的應該都有經驗,只是有時候和他們聊天久了,不小心我也會蹦出這些詞,幾乎都是跟大陸人聊天的時候,大概是環境感染吧。

另一個台灣學長,我看他就嚴重多了。他是道道地地所謂「本省人」(本篇不戰政治),也會講台語,在當中文TA(就是教老外中文啦),他跟大陸人混蠻兇的,講話已經越來越有大陸人的感覺了,如果光用聽的,我想我沒辦法很肯定的說現在這個講話的是不是台灣人,所以我每次都取笑說我要向國安機構舉發他。

當然也有大陸人跟我說「你們台灣人講話比較好聽,女生說話聽起來比較溫柔。」這感覺還蠻妙的,當然我心裡面是一萬個同意啦。

之所以會讓人有這種感覺,我的歸納是,第一,台灣人講話的音調沒有像大陸人那樣高,他們說話比較會給人一種「氣勢洶洶」的感覺。第二,我們講話比較不強調捲舌音,大陸人對於「ㄓㄔㄕㄖ」還是發得比較清楚。第三,台灣人說話有很多語尾助詞,比如「啦」「呢」「啊」「囉」等等,也顯得語氣比較不那麼急促。(應該還有其他因素,不過我現在暫時想不到,有興趣的人歡迎補充。)

這個歸納讓我想到一件有趣的事,所以,不好意思,又要離題講故事了。

我之前提過的美國朋友Stacy,她是一個非常熱愛學中文的美國女生,她甚至到過台灣學中文。另一個女生GP則是馬來西亞華僑,說中文時就是大家印象中僑生的感覺,不過是偏向於台式中文。而GP的男朋友Evan也是個道地美國人,非常熱衷學中文,但是完全是中國路線的那種所謂的「普通話」。

Stacy和GP經常會聯合取笑Evan,因為隨著Evan的中文程度越來越好,他的「北京腔」也越來越嚴重,講話時「兒」化的程度會把人嚇死。他最著名的笑話就是,在他們三人認識早期的時候,Stacy和GP講的中文,Evan一開始經常聽不懂,感到很挫折,後來才發現,原來不是Evan的中文程度太差,而是他聽不懂台式中文裡面的這些語尾助詞。

於是就會出現下面這些情況。

  Evan:「我知道"好"是什麼意思,可是"好啦"是什麼意思?」
  Evan:「我知道"對"是什麼意思,可是"對啊"是什麼意思?」
  Stacy和GP:「...............」(默)

現在Evan當然經能聽懂我們的台式中文了,但是啊,他還是擺脫不了被嘲笑的命運。

  Stacy和GP:「Evan,你說的中文我們都聽不懂,不要再"兒"下去了!」
  Evan:「...............」(默)

「口音」,真是很玄的東西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ta1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