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很多人問我:「你怎麼聽得懂那些外國人在說什麼?」


這是我這次回台灣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。頻率差不多和"有沒有交男朋友"一樣高。

這是一個很好也很發人深省的一個問題。

所以在此鄭重回覆,答案就是「不必全部聽懂!」

基本上我個人英文能力不怎樣,大學聯考時對於英文這一科可以說是放棄狀態,因為我這個人沒有什麼大志向,如果只要考一間國立大學,英文這科的分數對我反正不太重要。

真正認真開始學英文是大四的時候,當時想出國,但胡亂申請沒有通過,我也就跑去工作,和英文的接觸也就停了。一直到我工作了三年後,又決定要出國唸書,才重拾英文,不過心裡面其實並不喜歡,因為一直認為中文才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,讀過紅樓夢之後,不會想讀莎士比亞。不過現實是殘酷的,做人要面對現實,所以還是乖乖念起了英文,也運氣很好的被我申請到了美國的研究所,然後,就如大家知道的,我到了「十萬八千里、鳥不生蛋、狗不拉屎、烏龜不靠岸、松鼠大笨蛋、網路有夠慢、食物不好吃、物資不充裕、聯絡不方便」的美國。

一開始程度當然比不上現在(是說現在程度也沒有高到哪裡),不過在校園裡面過日子也不是很困難,能進研究所當老師的,表達能力不會太差(但是條理是否分明就很難講了),如果有事前讀書的話,可以再聽懂多一點。同學之間就比較難辦,不是每個人都會體諒國際學生的,所以自立自強比較重要。

不過這是念文科的難處,因為相對來講,文科學生需要的語言能力比念理科的人要重要得多,理科的學生只要程式寫得出、實驗數據跑得出,反正數學式化學式的語言是universal的,基本上都好活。但是文科的學生,對表達能力就真的比較要求了,所以一開始我也蠻痛苦。

其實聽跟說我都還好,讀跟寫簡直就是要我的命。現在回想,我之所以在第一間學校待得痛苦,除了我本來對於理論性太偏重的課程興趣不高之外,那時候的課有很多reading和writing也是很大的原因。

加上第一學期也不太敢在課堂上發言,可以說非常吃虧,因為老美最喜歡學生在課堂上發表意見了,我那時候瞻前顧後深怕講得東西不深刻,現在想想真是呆,看看那些美國學生一個個講起話來口沫橫飛,其實真正有內容的根本沒幾個,很多人講話也沒什麼重點,但是人家就是愛舉手、勇於發言。

於是後來我到了現在這間學校之後,記取了先前的教訓,上課的時候,管它意見好壞,一律勇於發言,老師問問題,只要一聽我會答的就搶著舉手,果然就大大提高了我在系上的能見度和知名度,在分組報告的時候,美國同學也都比較願意和我分一組。

這邊插播一下,和美國人分組未必就好,這個觀念一定要在此予以澄清!一開始我覺得和老美分組會比較輕鬆,因為我是非常討厭reading和writing的,而且覺得美國人應該會比較清楚課程,老師交代要幹嘛、課本寫的東西在幹嘛,他們應該要比較懂吧,事實證明,未必如此。所以我後來分組的時候就不全部找美國人了,一定要有亞洲學生一起,才比較好做事。而且美國人也要挑,挑那種比較有能力的、而非只會出一張嘴的,也是另一個人肉市場挑組員的重點。

其實呢,不只我們挑老美,老美也挑我們。對他們來說,當然是美國人自己一組比較好,幹嘛找國際學生同組?(如果是帥哥或正妹可能待遇會好一點吧?)所以自己的價值也是重要的。我覺得至少有三個重點:一是語言,二是能力,三是個性。讀寫不強倒是無所謂,因為國際學生寫的英文再棒,還是需要美國人修稿的,能夠對話比較要緊,如果說不上二三句話你就聽不懂,那大家都會很辛苦,所以能聽懂別人的意見,還有能適時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很重要的。

接著講第二點也就是專業能力。我經常覺得老美都很虛偽,不管你做得好壞,上來都是滿口"Good Job." "Well done." "Wonderful." "Exellent." 不過實際上老美心裡的想法就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,所以這些表面的稱讚都是鏡花水月,聽聽就算,千萬不要傻到信以為真,相信自己真的做了什麼礦世巨作豐功偉業。他們對你的真實感受,應該要看他們後面的評價或者實際上對你的態度來作為評估標準。這一點我體會就蠻深刻,上學期我拼老命做了一個非常出色的project之後,幾乎所有班上同學對我都變得更親切了,這學期初選課的時候,起碼六七個人問過我選什麼課,還有的則是下學期會跟我選同一門課的,先打招呼說要考慮大家同一組。這時候真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。

至於第三點個性,就沒什麼太多好講,長到這麼大,怎樣是討人厭、怎樣是討人喜歡,應該不用人教了吧,大家都心知肚明,只是看願不願意做而已。

啊~~好像又離題很遠了。下篇再拉回正題好了。請繼續收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ta1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